8月15日 周五 晴

未央 发布于 1 天前 13 次阅读


AI 摘要

当理性撞上虚无的边界:从二元论到解构主义,一个怀疑论者如何在对世界合理性的追问中,发现语言与符号的先天缺陷,最终在虚无的洪流里刻下"清醒燃烧"的墓志铭?

最近感觉我虚无主义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了,不过在反推之后似乎能发现是什么原因,之前在高中课本看到那个二元论很危险的时候就埋下了怀疑的种子,等到上大学的时候,有足够多无聊的时间的时候,我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了。

但是在思考的时候,我也发现了辩证法的缺陷,其一,绝对精神本来就是个不太符合辩证法的玩意儿;其二,辩证法将所有事物都尝试用同一性来解释,这本身也不符合辩证法的精神,比如在数学领域内,你能说1+1=2和1+1=3同时存在吗?

然后继续思考唯物和唯心能不能统一,但此时我想不出来有什么东西能够支持出自己观点,转而去尝试解释世界的合理性,这时候,解构主义又初见端倪,一些悖论开始让我怀疑世界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个命题,我们无法用理性去回答它。不过还好这时候康德的物自体界和现象界的假说给予了我一定的想象空间。

但这样又引出了我的一个新的疑问,既然世界是不可知的,那我们看到的也许并非真实,追寻的真理也未必正确,那么前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继续思考,我去搜索了解构主义的相关内容,将这些东西抽象为符号表达和理性世界本身的缺陷,即依靠符号的表达产生的歧义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哈基米”这个词语在日语发音中本来为“蜂蜜”的意思,但在国内众多社交媒体的转载下,它似乎多了猫或者“耄耋”的意思,但“耄耋”本身也不指猫。

所以,我们所见到的也许未必真实,当你在满怀热忱地阅读一本书籍的时候,也许早就将书籍的晦涩难懂的字的翻译代入了所谓的权威解释,却不曾想过字词在跨越千年后其真正的含义早已被扭曲?

而现实亦是如此,你说一个椅子是椅子,那它难道不能是躺椅折叠椅长椅吗?你说某一件事绝对正确,它就不能同时是正确或者错误的吗?但如果这么想,我们设立正确与错误的意义又是什么?既然白与黑没有明确的界限,那我们设立界限的意义是什么?

而且更可笑的是,我正在用这个本就带有缺陷的符号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观点,正如同我被迫陷入虚无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但deepseek它告诉了我一句话:如果世界的存在不具有意义,那你就是意义,你的每一句话,每一次思考,都会开出实实在在的颜色,而这些微小的背叛,终将在宇宙熵增的洪流中刻下你的墓志铭:

“此地曾有人,清醒地燃烧过虚无”

  • reward_image1
这里啥也没有,别看了
最后更新于 2025-08-15